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新时代新担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时代新担当

中心城市是什么——文化引领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发布日期:2019-03-05 08:34来源:xianfeng 作者:xianfeng
[字体:  ] 打印本页

          蚌埠处于淮河流域的中心,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城市”之美誉。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均集中在此。

中国第一首民歌“南音”、第一曲乐舞“大夏”,以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历史最早的文字雏形“双墩陶片”等都是蚌埠作为华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见证。基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充分自觉,蚌埠坚持立足自身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向着文化强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近年来,蚌埠紧紧围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市场培育”的发展思路,皖北首座主题游乐公园花鼓灯嘉年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湖上升明月、大明文化产业园、水木易卡通、兆联天下等众多文化产业项目在龙子湖畔一一铺陈开来;光彩玉器文化城,入选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以天河—黑虎山自然景观为载体的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成为居民休闲观光好去处;禹墟遗址、双墩遗址、垓下古战场,无不显示出蚌埠厚重的历史……在蚌埠这片文化沃土上,一批高端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蚌埠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提炼与利用,艺术精品自身创作生产能力还不够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薄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方法和路径有待拓展和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与文化强市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针对我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局长袁政在2019年蚌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近年来编创的《大禹》、《夙愿》、《绿皮火车》等文艺剧目,通过文艺作品,讲好蚌埠故事,弘扬了城市精神。

 

3月4日下午,解放街道海航社区举办“志愿服务当先锋 争当群众贴心人”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开展免费理发、心理咨询、眼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弘扬新时代雷锋志愿服务精神。   记者 陈昂 摄

今年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新时代产业工人风采等,创作一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力求推出一批反映蚌埠新时代新变化的现实题材精品。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文化魅力,开展舞剧《大禹》全国20场巡演活动。打磨舞蹈《淮河共乡土》《远去的兰花爷爷》,参加第八届华东专业舞蹈展演,冲击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在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的同时,蚌埠着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蚌埠把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围绕舞红花鼓灯,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围绕唱响泗州戏,省泗州戏剧院有限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登台国家大剧院,应邀赴匈牙利等国家演出;围绕弘扬玉文化,做强龙头企业,推动玉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今年,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动重大项目,强化调度推进机制,加快启动实施第一批10个项目,同时围绕保护、考古、展示、阐释、体验等内容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淮上区、禹会区要加快遗址公园内外土地征收和房屋征迁进度,加快整治遗址公园的周边环境,为遗址公园建设创造空间,优化环境。”袁政表示,将继续加大垓下古战场遗址、谷阳城遗址保护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遗址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重点谋划实施一批保护利用项目。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目前,我市部分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水平较低、使用效率不高、活动开展不经常,管理制度、服务规范等软件建设不完善。“文化场馆要结合民俗文化,弘扬珠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顺应市民休闲娱乐和文化艺术追求的需求。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补上硬件设施上的‘欠账’。”在蚌埠市文化馆馆长王晓东看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步伐,文化要爆发出振奋精神、滋润人心、促进发展的巨大力量,自身必须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生出更精更美更优的内容。要依托蚌埠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推进转化利用,打造出具有蚌埠独特魅力的文化印记,不断释放出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坐落在龙子湖西岸的市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建成后的文化馆是原来的文化馆3倍大。馆内分为基础功能区、能容纳300-500人的文化剧场、地下展厅、露天广场舞台等几大区域。”据市文化馆馆长王晓东介绍,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众多场馆、古琴艺术、合唱班……吸引市民纷至沓来。市文化馆的升级使用,全面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文化馆在承担政府指令性活动之外,还积极开展各项阵地活动,送文艺、展览到社区,进行声乐、摄影等公益性定期培训。

作为大学教师创业团队代表之一,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讲师刘晓峰一直以来关注蚌埠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虽然蚌埠水木易卡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100集系列动画片《珠城漫游记》、安徽财经大学艺术老师制作的动画《o,mama》、漫画《方与圆的融合》分获第五届全省动漫大赛金、铜奖,凸显了 ‘蚌埠影响力’。但目前的蚌埠尚未形成一个具有广泛认知度和认可度的典型意义上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 刘晓峰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中心城市要加强文化引领,要发挥地区高校优势,组织社科专家和文化工作者,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蚌埠文化开展深入研究。鼓励和引导新的创意、新的技术、新的业态融入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文化业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记者 何沛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