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时政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时政要闻

“智”感世界 “芯”动蚌埠

发布日期:2024-08-01 10:11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编 者 按



蚌埠,因产业而兴。曾经,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冰箱……一个个安徽省“第一”在蚌埠诞生,闻名全国的“五大机”更是让蚌埠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老工业基地留下的家底,成了“蚌”发生机的底气和自信。近年来,蚌埠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聚力攻坚突破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坚定地迈出了从“制造”到“智造”的铿锵步伐。当前,蚌埠正聚焦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向“新”而行,向“智”攀登。智能制造赛道之上,蚌埠,正在加速奔跑!

即日起,蚌埠日报融媒体推出《我们身边的蚌埠“智造”》系列报道,深度展现全市上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邀您一同见证蚌埠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工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展现一座城市的睿智与力量。



传感器,一直是蚌埠的优势产业。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已经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蚌埠再次抢抓机遇,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推动全市传感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迈进,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如今,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蚌埠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聚力打造中国传感谷。一个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蚌埠这座工业老城冉冉升起。

抢占先机

“器”重蚌埠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有感的时代,智能传感器是这个时代连接万物的关键工具。

作为人工智能硬件设施里的“神经元”,也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传感器能让汽车感知温度、明确方向、监测胎压、实现无人驾驶;能让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并记录运动数据;能让工业机器人感测位置角度、测量力度与扭矩载荷,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精准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

小小传感器,沟通大世界。它让智能化设备有了“眼、耳、手、口、鼻”等“电子五官”,赋予数字化产品精准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促进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互通”,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器件。

我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传感器制造行业。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施了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双加工程”,建立了安徽、陕西、黑龙江三个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其中安徽基地就位于蚌埠,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蚌埠也由此成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想要“万物互联”,先要“万物有感”。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未来产业,正成为新的“蓝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和措施,从资金、人才、配套等各方面给予智能传感器产业真金白银的保障。

蚌埠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上,省科技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8部门印发了《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若干政策》,涉及支持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人才引育、上市融资、海外发展等五个方面,旨在推动项目、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支撑蚌埠立足中国传感谷打造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新高地。

在良好基础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带动下,蚌埠智能传感器企业正加速集聚。如今的蚌埠,培育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有家硅光、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市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济规模总量已超百亿元。

聚链成群

投资蚌埠

蚌埠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既有“顶天立地”的国字号龙头,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坐落在蚌埠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拥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平台以及8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套工艺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MEMS制造领域技术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等20多项国家航天重点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强力保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聚焦MEMS微纳制造的核心优势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统筹各类优质资源,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深化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改革,成为国家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牵头单位、国家人形机器人“五感”产业链链长单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迈出坚定步伐。

“我们将充分发挥微电子院产业平台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深度融合,努力在蚌聚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力蚌埠加快打造中国传感谷。”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丙根表示。

龙头的带动,让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脊梁坚挺,更吸引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蚌埠加速集聚,蚌埠智能传感器捷报频传——

去年,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生产的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其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线以及8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希磁科技于今年4月申报上交所科创板辅导,中国传感谷内3家企业获2023年省“揭榜挂帅”立项,一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兵强马壮,粮草丰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技术交汇叠加,让蚌埠把注意力更加集聚在了精准服务上——

如今,蚌埠先后组建了国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获批安徽省智能传感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组建了总规模超70亿元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基金,吸引了大批意向投资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和源头活水。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今年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参加,签约项目30个。新建标准厂房、人才公寓、酒店商超等一系列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让企业和人才能够“拎包入住”、安心发展。

有方向、有龙头、有平台、有支撑,蚌埠已经成为智能传感器企业的“投资首选地”,正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甬蚌合作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研发优势和蚌埠传感器产业集聚优势,向新而行、聚链成群,奋力在全国智能传感器版图中不断展现着蚌埠担当、镌刻下蚌埠烙印。

创新发展

“智造”蚌埠

中国传感谷内,今年刚刚成立的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该公司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的传感器芯片制造能力、平台和资源优势,以打造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产品供应商为愿景,建设了品种类别涵盖最全、国产芯片配套最多的传感器产品体系。“虽然才成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我们目前的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000万只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产能规模将达到8500万只每年。”企业负责人介绍。

与其同在中国传感谷的希磁科技,也是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落户中国传感谷的企业,都能够实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传感谷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中国传感谷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园区按照“一谷三园多点”统筹产业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多点”即各县区结合实际联动发展智能传感上下游产业,形成全市统筹、县区联动、协同发力的首位产业强劲发展态势。

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中国传感谷有效整合了全市智能传感器领域各类资源,既充分发挥了蚌埠各方优势,又形成了产业发展合力。

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发展需求,蚌埠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传感谷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项目,建设了力传感器工艺线、温湿声类传感器工艺线、高温共烧陶瓷工艺线及传感器检验试验平台等9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设计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流片、工艺孵化等服务。

为了适应初创型及成熟型企业分类发展,蚌埠经开区采用了“1+53”厂房用地过渡发展模式,将传感谷1平方公里与经开区临港产业园53平方公里采取联动发展,传感谷所有定制厂房、标准化厂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驻企业可自主选择租赁和先租后购,有效降低企业前期运营成本。

在一系列务实举措下,中国传感谷建设蹄疾步稳,发展成果遍地开花,已累计建成产业空间超70万平方米,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上市企业2家,芯动联科惯性传感器、希磁科技电流传感器等技术水平达国内一流,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园区成功跃升全国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

新时代,新机遇。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激烈碰撞,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今天,蚌埠先人一步,抢占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新赛道,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形成了产业集群。这座淮河之畔的工业老城,正在迎来产业新生,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这张金色名片,必将为现代化幸福蚌埠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融媒体记者  顾楷 文 刘晨 图)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