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时政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时政要闻

轻“车”壮“马”激发基层活力

发布日期:2025-11-06 16:39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轻“车”壮“马”激发基层活力

——“踔厉奋发这五年”


  精简会议,不用整天泡会了;整治滥挂牌,村级组织门口的牌子少了;考核瘦身,看材料变成了实地考察;清理和规范借调,基层有人有精力干事……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基层干部应付形式主义少了、真抓实干多了,负担轻了、干劲足了;群众明显感到干部走访变勤了,数字化便捷服务多了,民生实事多了,治理更有温度。


  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为基层减负问题并多次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事关执政根基、干部状态、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制度设计、效能导向、机制保障协同联动,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党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建立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连续多年出台为基层减负的指导性文件与具体措施,紧盯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责权不匹配等突出问题,以党内法规形式筑牢基层减负制度规范。全国范围内清理整合各类冗余政务APP和工作群超过数百万个,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简约50%,3.8万个乡镇(街道)全部编制完成履职事项清单。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基层松绑减负,必须从源头厘清权责、规范管理。大力推动“精文、减会、退群、摘牌、减证”,做实“减法”文章。通过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明确权力边界,推动资源与事权相匹配。江苏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将多个部门系统融入统一政务平台,基层工作者无需再反复登录、多头报送。新疆等地建立“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临时性任务需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总量。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设的“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了事件智能发现、自动派单、高效处置与闭环反馈,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些实践从源头上压缩了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


  壮“马”提能,注入强劲动力。“轻车”只是手段,“壮马”才有后劲。通过资源保障持续向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让基层从“单枪匹马”汇聚成“千军万马”的治理合力;推动前沿技术下沉应用,创新基层“智”治,为实干赋能,实现从“会”治理到“慧”治理的转变;做优基层人才引留育用,打造人才引擎,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浙江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强化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江苏徐州市探索建立市县行政编制“周转池”制度,强化编制资源统筹与动态调整,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人手紧张。权力的增加和资源的丰富,让基层活力与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基层治理效能不高,源于体制机制上的“中梗阻”。紧扣“畅通治理通道”核心任务,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数据壁垒”被打破,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权责清单的明晰,划清了职责边界,防止了责任“甩锅”,让基层干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完善协同考核机制,将协作成效纳入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各扫门前雪”的考核模式,共同推动基层工作高效运转。疏通的“路”,既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快车道”,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减负让基层干部得以从形式主义的“枷锁”中挣脱,有了更多精力聚焦主责主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创新监督考核方式,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持续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