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仅事关一地一域发展,而且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认真回答“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3个问题,在思想上见真章、行动上用真功、担当上动真情,把群众所想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既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成功经验。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始终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因此,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面对肆虐的风沙,“四有书记”谷文昌反复思考:如果我们不为民造福,要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凭着一心为民的赤诚,谷文昌带领干部走村串户、探风口、查沙丘,走遍福建漳州东山县的400多个山头,最后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沙岛”东山旧貌换新颜。谷文昌用行动阐释了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的政绩观。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这样的模范和典型还有很多。历史和实践证明,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让群众满意的事就是有用的事、有利的事。有利于群众的事再小也要做,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树什么样的政绩,既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也是“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阐明了长远与眼前、潜功与显功的关系,明确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行动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要高瞻远瞩,多思善谋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做到潜功与显功辩证统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事迹无疑值得我们常学常思。在河南兰考治理流沙时,他明知泡桐树成长周期慢,但考虑到这是战胜“三害”、改变兰考面貌的重要一环,便竭尽全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育苗造林,终为兰考人民留下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也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在脱贫攻坚一线奉献自我的黄文秀……对于该树什么样的政绩这个问题,他们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呼唤和激励更多共产党员前赴后继。
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做出一番真业绩、好业绩,靠的是信念,拼的是付出,凭的是能力。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必须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保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态度和作风,多做抓实见效的行动派、实干家,多做夯基垒台的建设者、奋斗者。实现美好蓝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任何事业的发展,总要有人夯基垒台。为政者必须克服政绩速成心态,培塑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埋头苦干、泽被后人的实事,只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方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同时,要砥砺担事任事之能,做善作善成的多面手。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复杂,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自觉加强各领域的学习,不断打开思路视野、充实技能储备,练就真本领、铁肩膀,有“敢接烫手山芋”的魄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毅,坚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为党分忧担责,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是为政者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唯有树牢正确的政绩观,铆足“向最难之处攻坚”的拼劲,保持“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的韧劲,凝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心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方能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者:尚庆飞,系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