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蚌埠党建》2021年第一季刊

本期专题:县区交流汇报材料摘登

发布日期:2021-04-09 15:23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
[字体:  ] 打印本页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扎实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中共蚌山区委组织部

 

蚌山区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构建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责任体系,推动党建落地落细

着力构建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及党组织书记知责履责尽责。

压实工作责任。区委把2020年作为党建提升年,开展党的建设攻坚行动。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主责主业意识。建立了各级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配备27名街道“大工委”和86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健全区域会商机制,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强化结果运用。坚持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评议结果纳入区委年度综合考核,评议结果不是优秀等次的,年度综合考核不得评优。优先使用抓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先后提拔重用乡街党(工)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各3名,1名社区书记考录公务员;对评议结果后两名的进行组织约谈。

二、打造红色矩阵筑牢党建基层基础

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党建阵地,构筑红色矩阵,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

“线上”用活新媒体。围绕党员、党建工作等建立线上交流平台,依托线上平台,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将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党员群众中去。倾力打造“蚌山先锋”微信公众号,推出“党旗在这里飘扬”“疫”线干部风采录、党旗飘飘庆“七一”、榜样在身边等系列典型宣传450余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线下”夯实新阵地。主要在街道社区、商圈楼宇、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在村(社区)打造各类居民议事平台,倾听党员群众诉求,了解民情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累计投入1100余万元,建成5个街道和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560余万元,新建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光彩大市场、万达商圈、雪华阅空间、天洋风信子城等5个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建成126个室内外居民协商议事平台。

三、创建特色品牌,丰富党建工作载体

鼓励基层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党建载体,激发党建新活力。

街道党建特点鲜明。全面推行区域化党建,5个街道各具特色。分别推出天桥淮河路商圈“梦之旅”党建联合体、青年党建融合中心、纬二路“淮栈先锋”、黄庄区域化党建联盟、宏业村街道党建联盟等品牌,谱写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其中黄庄街道区域化党建联盟成功入选全省城市基层党建领航计划示范库。

社区党建重点突出。着力推进“一组一会、五治融合”,纵深实施社区民主协商,做实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民主协商“六事”机制入选“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蚌山区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治理电视专题片《有事好商量》,入选中组部党员电视教育专题库。

非公党建多点开花。建成全市首家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万达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三联四共”党建新样板(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形成组织共融、人才共育、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活力商圈)。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党建+阵地+双创+产业+服务+文化”党建新模式。蚌埠大数据网络有限公司打造“网聚珠城正能量·传递党建好声音”党建品牌,荣获省级“三强三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四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入选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城南商会推出“四力工程”党建法,先后荣获省级“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全国“四好”商会、全国“创新中国”最佳案例等荣誉。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系列举措,蚌山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有作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多措并举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提供蚌山模式、树立蚌山标杆。

 

 

 

树立鲜明导向  激发干事热情  

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五河县委组织部

 

五河县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突出政治标准,立足事业发展,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建强建好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2019年度“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中,我县“选人用人工作的总体评价”的满意度分值居县区第一位。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严标准、把关口,树立正确用人好导向

(一)把准政治素质标尺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结合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着重了解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表现,确保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跟踪记录领导干部在重大斗争、关键岗位中的政治表现、政治立场。在资格审查和确定人选时,始终把好政治关,坚持人选条件突出政治标准、谈话了解掌握政治表现、审核把关聚焦政治反映、任前谈话提出政治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落实“凡提四必”要求

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工作要求,坚持“凡提必审”,把审核档案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必经程序,对发现档案涂改、材料和信息涉嫌造假的,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并停止任职等程序。2020年度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的38名干部,全部进行档案任前审核。坚持“凡提必听”,深入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全面掌握人选的党风廉政真实表现。坚持“凡提必查”,对反映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严查快办,把牢廉洁关口,杜绝“带病提拔”。

(三)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始终将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干事创业、业绩突出、为政清廉、群众公认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标准,注重发现和使用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20202月,组建3支考察组到乡镇、村(社区)防疫一线开展“疫情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到点到场、见人见事,63名公务员、15名村干部和7名事业单位人员因表现突出受到重点关注,其中,26名干部得到提拔或职级晋升。健全常态化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深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加强干部的实地调研和跟踪考察,使干部“墩苗”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观察、优选的过程,坚决防止“拔苗助长”。

二、优结构、提质量,配出坚强有力好班子

(一)选优配强党政正职

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能力过硬、表现优秀的一线干部担任党政正职。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选拔2名乡镇党委副书记分别担任县应急局和县扶贫局正职,其中县扶贫局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度,新选配5名政治素质过硬、经受斗争考验、善于驾驭局面的同志任乡镇党委书记;6名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强、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同志任乡镇长,全县乡镇党政正职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8296”工程,健全落实“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大力选拔“七种能力”强和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拓宽视野“选”。通过日常了解掌握,结合年度考核和扩大民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不断充实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坚持精心谋划“育”。为优秀年轻干部搭建锻炼平台,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园区和乡镇一线锻炼,选派3名年轻干部到招商一线挂职锻炼。坚持严爱并济“管”。组织开展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引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坚持不拘一格“用”。2020年,共有21名年轻干部被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其中“90后”干部13名。

(三)合理配备“女少非”干部

建立定期研判、协调配合、同岗比选工作机制,深入了解掌握“女少非”干部政治素质、工作表现等情况,对人选成熟的及时予以使用。女干部参政比例逐年提高,县政府工作部门中超60%的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乡镇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数量、质量不断提升,4名少数民族干部在乡镇长、乡镇党委副书记等重要岗位上履职。选拔优秀党外干部工作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机构改革中,在县科技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配备1名党外局长。202012月,我县“女少非”干部配备工作作为先进典型经验在全省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工作研讨班上进行交流发言。

三、树典型、促激励,形成风清气正好气象

(一)落实“能上能下”机制

坚持把干部在重点工作、重大斗争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任用和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并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推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赵寒亚同志系列报道,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其先进事迹,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勤勉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请缨支援武汉的1名援鄂医生予以表彰,并提拔使用;对在疫情防控中大局意识淡薄、履职意识不强的1名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并免去领导职务。

(二)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

强化考核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功能。坚持精准科学、客观公正,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探索平时考核新形式,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确保考准考实;坚持奖优罚劣、激励担当,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关爱工作中。在2019年度五河县党政机关目标考核工作中,对综合性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的5家单位直接评优,3家单位因承担的考核指标在全市排名末位被降低一个考核等次,1家单位因“一票否决”被降低一个考核等次,有效发挥了考核的奖惩作用。

(三)强化日常监督与管理

坚持把“选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相结合,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全县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任职)清理,认真执行党政领导正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019年以来共清理违规企业兼职(任职)34人,完成离任和任中审计38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2人。全覆盖开展县管单位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从严从实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对193本新录用人员档案和2018年专审“回头看”遗留问题档案进行调核及专项审核认定,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事靠人干,业靠人创,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更加鲜明的用人导向、更加规范的选任程序、更加精准的考察识别、更加有效的激励举措、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机制  拓宽渠道

加快打造医卫人才聚集新高地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人才强医发展战略,建机制、拓渠道、创思路、稳基础,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蚌埠市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从分类引进、重点使用、柔性引才等方面提出人才强具体举措;修订《医疗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并在职称评定、荣誉等待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联合市人才办,推动市政府出台《蚌埠市引进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住房、教育、家属安置等激励措施,确保可持续推进。二是优化评价机制。成立评审专家库,组建省市联合评审委员会,持续细化评审流程,科学组织评审。尤其注重把长期在一线工作、业绩突出、广大群众公认的优秀医生选拔到高级岗位上来,充分调动医生群体的奉献积极性。近三年,累计评审副高职称280名,正高职称50名,评审通过率80%。工作做法受到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评价。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建立人才绩效评价机制,把人才工作与目标考核、职级晋升和奖惩兑现结合起来,确保医疗人才业务精通、医德高尚。

二、拓宽引进渠道,着力集聚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坚持高端引进。持续加大政策支持,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市中医医院引进的肖家军博士的分子细胞研究成果转化应用项目被蚌埠自贸区列为重点实施工程,市二院引进的商卓博士获评蚌埠首届大禹英才。二是推动资源共享。推动市一、二、三院深度合作上海十院,建立“周日人才储备库”、“名医工作室”,邀请专家定期来我市指导、会诊,帮助开展学科建设、医疗科研等活动。积极推进柔性引才,实行户籍、编制在上海,工作在蚌埠,解决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的问题。推荐市三院申报同济大学教学医院,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拉动区域医疗、教学、科研三驾马车齐驱并进。三是注重校园引才。组织公立医院成立校园招聘团,沈阳、长春哈尔滨徐州、武汉等地开展校地对接引才活动。三年来,签订意向协议书1531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291人自主公开招聘医护人员1200余名,全省领先

三、创新培育理念,着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传承培养。推动实施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三年工程,累计储备70余名新一代学科后备人才,充分释放学科带头人典型示范效应,实现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提升”。 二是稳定基层基础。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计划培养80余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934所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日常运行补助等补贴制度,提升村医获得感,工作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三是做实服务保障。依托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晓燕工作室”设立全省首家集医疗保健、接待就诊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接待中心,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全方位提供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健康资讯为人才健康保驾护航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部署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人才队伍结构,推动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努力为全市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贡献更多卫生健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