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五河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工作 > 五河县

走进头铺镇: 乡村振兴增动力

发布日期:2022-12-29 11:51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岁末寒冬,万物待新。

沿淮河顺流而下,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蚌埠日报融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靓淮河 走两岸”系列报道的第十站——五河县头铺镇。

头铺镇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在古泗州通往凤阳府的官道上设置驿馆店铺,当时三十里为一站,六十里为一铺。从古泗州到头铺整整六十里,头铺因此而得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置身于今日头铺镇,美丽乡村和和美美、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园区车间轰轰隆隆……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头铺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建美丽乡村——

沿淮庄台破茧成蝶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头铺镇单台村坐落于淮河之畔,虽是深冬,远看河畔、村庄,处处生机盎然。沿堤坝走近村庄,清澈的池塘、干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洁舒适的庭院,俨然一幅幸福农家生活画卷。



头铺镇单台村清澈的池塘、干净的道路、整洁舒适的庭院,俨然一幅幸福农家生活画卷。

其实,两年前的单台村是另一番景象:道路脏乱、庭院杂乱,尤其是夏、秋丰收季节时,秸秆随意堆放、散乱;农户生活习惯难引导,环境治理成果难长效,“美丽庭院”创建和环境整治一直是让单台村“两委”头疼的工作。

从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单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干道拓宽了,栽植了绿化树木;沟塘疏通了,修建了休闲栈道;增设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和公园,一直铺设到农户家门口。村民们很配合村委会建设工作,带头把家门口废弃的猪圈拆除。“现在每逢周末和假期还有外地人来我们村拍照参观呢,村子环境都好了,我们自己的小家也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村党支部书记朱明勇告诉记者,在村民的带动下,中心村的农户也纷纷行动起来,主动清扫庭院、打扫卫生。

单台的蝶变是头铺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沿淮的村名里大多数都带有台字,是因为以前群众为躲避洪水筑起的高台,也称庄台。过去环境脏乱差,群众意见大。”镇党委书记张良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近年来,头铺镇坚持找准点位、抓住细节、融入特色,重点打造淮河沿线8个村的省、市、县美丽乡村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画龙点睛”。现如今,一个个自然协调、温馨舒适、彰显特色的景观、小品跃然纸上……串起淮风皖韵美丽乡村景观带。

美丽乡村提颜值更要增气质。头铺镇境内沿淮8个村村村有特色。

“我们提倡各村注重‘边角料’、乡土材料的合理利用,可以说是见缝插针、见缝布景、美化,为了突出乡村特色,我们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文明乡风等方面加足马力、提档升级,打造地域特色、乡土特色、时代特征兼具的美丽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在增强。”张良说。

谋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兴村富民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位于头铺镇安淮村的蚌埠万佳绿园草坪种植基地,绿草如茵,满目葱茏。

12月22日,头铺镇一家灯笼加工作坊,红彤彤的灯笼制品映红了工人脸颊。

草坪平整机在前,起草机在后,先是将长势喜人的草坪按照尺寸一块块铲起,然后,再堆叠捆扎在一起,等待装车销售。

“今天上午的草坪是送往滁州,总共6000平方米,每平方米5元,收入很可观。”蚌埠万佳绿园草坪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德芳告诉记者,草坪市场需求量大,不够蚌埠本地市场用,一亩地一年能收入5000元左右,而且当年就能见效。

“我是土生土长的安淮人,常年做商贸生意,出差的时候看到外地有很多地方通过种植草坪实现脱贫致富,就想着能不能在家乡也种植草坪?”孙德芳告诉记者,通过几次考察,发现安淮部分土地种植效率低下,如果整合起来种草坪,既能增加群众收入,又能盘活村里的土地,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说干就干。2018年,孙德芳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安淮村800亩的土地,成立了蚌埠万佳绿园草坪园林有限公司,办起了“绿色银行”。

村里办产业,村民得收入,村子有发展。

安淮村以前村集体产业薄弱,每年村集体收入仅有两三万元。“前年村集体注册成立东安草坪种植公司,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草坪,万佳绿园草坪园林有限公司在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支撑,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安淮村党支部书记丁锦传说。

在头铺镇,不止有绿色生态产业的“点绿成金”。

“今天我们村发放土地托管金21.6万元,里面也有保底钱,也有分红钱,村民实现了种地与务工的双丰收。”前不久,在单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现场,33名村民从党支部书记朱明勇手里领到了21.6万元土地分红,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去年10月,五河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单台村首批“试水”33户村民签订土均全托管服务协议,累计托管约193亩耕地。

“依托我们专业化的技术力量,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全面的托管服务。”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李伟告诉记者,小托管带来大收益,据核算,夏季小麦平均分给农户每亩收益486.37元,秋季高粱平均分给农户每亩收益633.01元,年每亩农户收益达到1119.38元,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刘马村黄桃、薛林葡萄、安淮草坪、方台蔬菜、花园草莓……来到头铺镇,特色农产品“吸睛”又“吸金”。

按照一产做特的思路,近年来该镇借助现有土地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同时,还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探索做好第三产业,打造红色教育、文旅产业,围绕沿淮百里风光带,大力发展周边民宿、农家乐、休闲采摘等产业,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目的地,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蹚振兴新路——

“村村联建”攥指成拳

头铺镇的地理位置有多优越?翻开地图,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里毗邻五河经济开发区和五河西高速出口,是五蚌公路第一站,距县城咫尺之遥。

如何把地理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成了当地蹚出乡村振兴新路的关键。

“我们距离高速口、开发区和县城都很近,这为我们引进企业落户提供了便利。”张良介绍。

引进企业,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

在头铺,不少村闲置了一些项目用地,而随着开发区的征迁,不少村又结余了大量资金。

有地、有钱,万事俱备。

头铺镇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体责任,创新实施了“村村联建”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攥指成拳。

“村村联建”即:依据各村具体资金存量及上级资金申请和拨付情况,按照土地、资金进行入股联建,分红按要素进行分配。“各村都建厂房,难以形成合力,还有就是有的村地理位置偏僻,建好了厂房也很难招来企业,现在通过抱团发展,更容易上规模,而且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厂房建好后,通过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双赢。”镇党委副书记赵培说,现在厂房刚刚建好就能租出去,很抢手。

在五河县茂翔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清花机、梳棉机、粗纱机、落筒机等,机器高速运转,一片忙碌生产景象,这家今年3月份投产的企业,是当地招商引进的,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入驻、当年投产。

“我们主要生产工业用纱、环保用纱等产品,年产各类纱500吨,年产值预计能达4000万元。”公司负责人钟云是头铺镇本地人,在外创业多年,今年镇里鼓励她返乡创业,双方一拍即合。

企业入驻的厂房正是头铺镇屈台村、薛林村、訾圩村三村共同出资建设的。“项目在我们村,我们出资50万元,剩下两个村出资90万元,仅这一栋厂房每年就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元收入。另外两个村也能分到不同的收入。”屈台村党总支书记丁景艳说。

在头铺镇西侧,一处现代化的厂区拔地而起,这是新建的头铺镇中小企业产业园。产业园实行股份制合作方式,具体股东有镇内7个村,一期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共建厂房5栋,预计年实现利税500万元。其中,租金收入130万元,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分红,税收收入370万元。“镇里还会继续投入资金进行二期、三期建设,让每个村都成为股东。”赵培说。

目前,通过“村村联建”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头铺镇建成标准化厂房12栋、19263平方米,每年为10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41万元。

在张良看来,“村村联建”更重要的是让闲置资金、资源“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不止在头铺,“村村联建”模式在五河县也得到大力推广。

2021年以来,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该县充分整合闲散土地资源、老旧学校、改造老旧工业园区等集体资源,探索实行“跨村联建、跨乡镇联建”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使产业发展更加集中、产业覆盖更加广泛、集约化效应日益凸显,独具乡村特色的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记者 年福烨/文 通讯员 李向前 陈安伟/图)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