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河县以三级“红色网格”体系为支撑,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服务触角,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共治格局,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力。
创新代办帮办,实现服务前置。坚持需求导向,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为核心,构建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红色网格”体系,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代办点199个,在网格内嵌入村干部、小组长等代办员1852名。结合村干部常态化包组入户工作,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推行“坐班办理+流动随办”“上门来办+远程协办”服务模式,群众线上预约,代办员接单办理,将“代办帮办”延伸到“家门口”和“人身边”。推行“小事现场办结、难事登记上报、全程跟踪服务”工作流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代办员开展送学、费用代缴、证件代办等各类便民服务3800余件,收集群众建议600余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
突出党群互动,推进共建共享。紧扣服务“主线”、突出群众“主角”,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等与“代办帮办”结合起来,构建党员干部与群众常态化联系机制。坚持组织激励与邻里勉励相结合,在217个村(社区)全面推行基层治理积分制,通过积分管理等方式,建立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组织评定与群众评议有机统一的评价体系,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大力实施党员“活力工程”,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行动,发挥“一人联十户、一户带N户”辐射作用,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在网格中推广“板凳会”“心连心”“民主协商议事”等议事协商机制,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注重协同联动,提升治理效能。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红色网格中嵌入“五员一师一顾问”服务团队,构建起警员、检察员、审判员、调解员、科技特派员、心理咨询师和乡村法律顾问的多方联动体系。公检法司等专业力量的引入,有效带动矛盾调解专业化、精准化、协同化,实现“多部门会诊”,将民生“痛点”转化为群众满意的“支点”。今年以来,服务团队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次数15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数260余件,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治理高效模式。同时,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和事室”“乡贤调解室”“赵宏祥个人调解室”等多个调解品牌,累计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