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聚焦破解城乡基层治理难题,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明责定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一是理清基层权责。配合编制部门开展乡镇“一目录三清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理清县乡两级权责关系。明确政策依据、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让基层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二是精简基层事务。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整合归并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功能性指引牌,全县村(社区)挂牌总数严格控制在规定的15块之内。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保证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基层资源与事权相匹配。三是压缩督查考核。严格按照精简优化基层考核要求,整合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县级所有考核事项合并为一个综合考核。推动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统筹把握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和频次。严格控制从基层抽借调工作人员,规范县直派驻乡镇机构和人员管理,通过“减上补下”方式,持续优化编制配置,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一体推进工作落实。
建强队伍,持续为基层蓄势“赋能”。一是充实基层力量。着眼明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重点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目前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54人。落实选派工作“六项行动”要求,派强用好60名选派驻村工作队员,指导选派干部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带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加速汇聚。二是加强教育管理。按照分级分类开展党员教育专题培训要求,去年以来,县级先后举办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43期,开展党组织书记、支委成员、党务工作者等业务专题培训80余场次,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干部能力水平。三是强化组织保障。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使用渠道,去年选拔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开展“乡编村用”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去年共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专项招考公务员1名,面向村“两委”干部招聘事业编制人员5名,有力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夯实基层队伍基础。
凝聚合力,着力为基层治理“增效”。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自然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三级“红色网格”体系和“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老卫生室、闲置房屋等阵地资源,搭建议事活动场所500余个。二是注重示范带动。建立领导干部包保村集体经济提质进档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和14个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包保1个村,帮助对接项目34个、解决问题47个。推深做实“书记领办”项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239个。三是创新治理模式。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企业新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市场化运作+公益服务”有机结合,推动社区治理焕发新面貌。全面推进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创建,全县79个住宅小区实现业主委员会覆盖率、小区党群服务站(党群驿站)建设率、物业公司党组织覆盖率均为100%。在全县18个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区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深化结对共建,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