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开发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工作 > 开发区

经开区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24-01-04 11:50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3、75、20、60%、100%、4.3……

这些数字看似毫无关联,却是解开一个区域2年跨越式发展的密码,它就是蚌埠经开区。

成为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已竣工投产希磁科技产业园等20余个项目;组建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2022年和2023年获省“揭榜挂帅”立项数分别占蚌埠市的50%和60%;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00%;从2021年底到2022年底,区域规上工业产值一年翻了4.3倍。优质学校、居民改善型安居工程……蚌埠临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正酣。

改革没有蓝本,从0到1是最难的跨越。

托管变更以来,经开区聚焦产业强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加速建设港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密集擂响的发展鼓点,让这片产业热土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深耕自主可控“芯”

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岁末寒冬,中国传感谷展示中心。置身智能高科技时空,触摸未来,记者一行热血沸腾。

展示厅里,机器人全程跟随讲解。传感领域的高精尖产品,琳琅满目,有很多看不懂,甚至叫不出名,但并不妨碍大家充分享受科技创新的力量。

中国传感谷(无人机照片)

讲解员告诉我们,传感器“身量”不大,却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正是利用它采集数据,让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互联”成为可能。

中国传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2021年启动建设。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主可控!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采访期间,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凯说,园区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抢抓国际国内产业链重构窗口机遇。目前,已形成拥有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聚集一批行业领军及重点企业,形成了覆盖研发、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芯动联科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3家企业获2023年省“揭榜挂帅”立项……传感谷内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提升智能传感产业的“含金量”。

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由2021年底的20亿元攀升至2022年底的86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的2条6英寸线生产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希磁科技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王奎如数家珍。

两年太短,一切都在进展;两年虽短,足可看出端倪。

在抢占新赛道的征途中,经开区以新模式、新平台推动产业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让企业“值得来、还想来、舍不得走”

希磁科技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规模化量产也为蚌埠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

“蚌埠现在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园区靠什么引来“金凤凰”?

经开区负责同志笑着说:“优化营商环境,把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打造成为企业‘值得来、还想来、来了就舍不得走’的投资首选地。”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经开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整合、划转等方式将内设机构精简整合为9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完成区域能评、环评等九项区域评估。创优营商环境与纪检监察协作区联动,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对该区113个重点企业及项目安排了49名包保干部,建立“清单+闭环”工作机制。

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发放科创企业培育券,专门用于补助企业申报各类市级以上科创类型专业平台、专门称号、专项奖励等,支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科研攻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3年以来共拨付各类补贴和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800余人。

“紧扣企业需求。”经开区科信局副局长程诗浩说,中国传感谷在新平台建设上,为了让园区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还建设压力传感器工艺线、ASIC传感器工艺线等多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园区的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中试服务。

“临港片区以比亚迪、福瑞士、奥福环保、神舟机械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加速集聚。”王奎说,围绕签约落地项目立项、建设、竣工投产等环节,精准对接,全面提升服务代办和全程帮办水平,让“招商服务”成为最优的配套政策和招商的金字招牌。

走进安徽和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群年轻人正坐在电脑前工作。“我们公司大多是年轻人,人才多多。”该公司副总经理潘少阳笑着说,“企业轻装上阵。在这里,我们切身感受到经开区支持企业的力度,服务企业的温度。”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城市更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在围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如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安居乐业土壤?

建设港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应运而生。

行走园区,市临港基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发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两年,园区经济发展蹄疾步稳的同时,随着蚌埠临港片区城市建设日益推进,城市面貌加速“蝶变”,向“新”而行。

在临港产业园里,临港片区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包含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居民改善型安居工程、产业园区工程和鲍家沟水系治理工程等,总投资约93亿元。

“项目多、工地多、脚手架也多。”曹发辉笑着说,目前我们已建成道路9.7公里、在建道路8.6公里;竣工安置房40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回迁安置1500余户。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长淮卫镇中心卫生院与蚌埠市三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合作。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聚集。继新城实验学校临港校区等学校的落成,将再添新地标——蚌埠一中新校区,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

长淮卫镇负责人说,临港片区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同时,基础教育、环境品质、生态环保、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这些项目实施后,加之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引进、落地,临港片区必将成为蚌埠发展新增长极,未来可期。(记者  周芳林)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