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蚌山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工作 > 蚌山区

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 锚定高质量 老城区向“新”而行

发布日期:2023-12-27 10:10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全世界每生产15台电视机,就会有一台使用的是我们企业所生产的显示器主板。”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生产的电视驱动主板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

在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试验场,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来回穿梭。“今年算是我们企业的起步之年,产值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元,利润能达到70%左右。”公司总经理年四成说。

海勤科技、凌坤智能、天成包装、德诠新材料、幸福工场……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累计入驻规上工业企业25家,新兴产业占工业规模总比重80%以上,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高质量”成为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次“双向选择”

解锁营商新体验

招商引资“填空题”到“选择题”的转变,是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起手式”。

今年以来,全区7支重点招商工作专班“走出去”叩门招商,全年考察企业及项目170余个,构筑线索收集、项目签约、建设投产的全闭环管理。

蚌山区是蚌埠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受土地等资源因素制约较大,工业发展的空间受限,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对于城南工业园区来说,招商引资更是政企之间的一次“双向选择”。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锚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抓招商,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新‘打法’。”蚌山区副区长吴淮庆表示,通过不断拓宽“以商招商”“驻外招商”“基金招商”等招商渠道,城南工业园区大力引进了一批落地见效快、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项目,不断为蚌山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蚌山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6个,协议总投资61.49亿元,其中城南工业园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44.2亿元。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目前城南工业园区拥有科技创新园、高新电子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智慧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路港产业园、高美福产业园、海勤产业园等8个产业园在建,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

超市、停车场、宿舍、食堂……位于城南工业园区西侧的智慧产业园虽然占地只有100亩,但是企业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蚌山区聚焦科创人才需求,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

海勤科技2020年落户智慧产业园,三年间企业销售额达11.6亿元,去年销售额达4.9亿元,年产智能显示控制板450万片,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朋友圈涵盖了TCL、长虹、康佳、海尔、创维、熊猫等知名企业。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现在我们就认准蚌埠,认准蚌山区了。”刘新笑着说,“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投资建设了海勤科技二期项目,依然选择落户蚌山区城南工业园,目前项目厂房已经建设了70%,预计明年5月份就可以竣工。”

“从厂房窗户的设计、立柱的间隔、电梯的大小再到项目的整体规划,我们带着意见在工地和企业之间往返,事无巨细地对接企业提出的每一个细节,满足企业要求。”蚌山区科技经信局副局长李爱娇说。

园区是企业的娘家,园区“撑腰”,也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展望未来,刘新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项目二期建成后,可以带动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在园区内集聚,海勤科技的年产值预计可超过10亿元,企业发展将再迈新台阶。”

距离海勤科技不远的安徽德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享受到了蚌山区的“保姆级”服务。企业于2018年12月通过招商引资入驻蚌山区城南工业园,次年3月项目一期就建成投产,当年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

项目在4个月时间的快速建设、投产、达效,给德诠新材料董事长朱胜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蚌山区发展的几年来,德诠新材料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水雾化生产超低松装密度铜粉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达到50%。

“‘务实高效’是当地政府给我的第一印象,几年接触下来‘无微不至’成为当地政府给我的最大感受。”朱胜利笑着说,“园区从用水、用电、政策支持等方面,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我现在成了蚌山区的招商员,经常邀请企业家朋友来蚌山区投资发展。”

德诠新材料的快速落地,是蚌山区项目促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蚌山区开展项目攻坚,带头组建14个项目专班,实现高美福电子、奥源电子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宝馨科技、华运智慧物流加工中心、富创通、海勤科技等12个产业链核心项目加快建设,“蚌山速度”的进度条在不断刷新。

一场“双向奔赴”

政企互促新标杆

企业是园区发展的核心支撑。培育优质企业,成为了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沿着‘规上企业—市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省专精特新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路径,我们为企业做好工业企业入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李爱娇说。

在蚌山区城南产业园区这片沃土上,全国第一条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棉纺领域唯一具备全流程工序段间物料柔性流转的设备在此诞生。

“目前我们的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已经取得了国内外多个泌尿内窥镜注册证,在全国2000多家医院临床试用并获得认可,产品的成像清晰度、先端外径、镜体外径、转弯半径、转弯角度、同轴性、镜体重量六个指标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安徽省幸福工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颖感叹,技术的连续突破离不开园区的支持。

2017年,幸福工场落户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生产车间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园区的协调下,企业从原先的创新工业园搬到了智慧产业园,生产车间面积从原先的800平方米扩大到了2400平方米。

一次“腾笼换鸟”让企业焕发新动能。自幸福工场第一款产品上市以来,企业年产值逐年递增,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今年1-11月,幸福工场产值9000万元,年度有望突破1亿元。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在蚌山区城南产业园区不断上演。目前园区共有高新产业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3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家,2023年1-11月份实现产值26.36亿元,全年产值有望达到28亿元。

潜入式搬运机器人、智能棉包抓取机器人、仓储机器人……走进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场,“科技感”满满的各式机器人在进行出厂测试。

“我们企业主要从事复合式作业机器人的成套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的定制开发,也是棉纺领域全流程工序段物料柔性流转设备这一细分赛道上的唯一制造商。”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四成告诉记者。

凌坤智能拥有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30余人,硕博士占比70%,荣获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人才”是凌坤智能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蚌山区针对区内3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组织有针对性的产业专技人才需求信息征集活动,精准对接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为16家企业引进78名专技人才。

如今企业上市已经成为凌坤智能追逐的一个重要目标。年四成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正在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在2025年可以具备新三板上市条件。”

园区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企业在蚌山区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而企业也正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蚌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超13%,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预计达310.2%,技改投资增速预计达18%。全区现有规上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家。

一张“宏伟蓝图”

发展迈出新步伐

省级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县区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蚌山区是全市唯一没有省级开发区的县区,制约了蚌山区吸引项目落地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眼下,加快申建省级开发区,建设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和上理工、蚌医共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即“一区两园”建设,成为了蚌山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

设立省级开发区,可以促进土地、能源、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在集中连片的区域内有规划发展的产业,进而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李爱娇表示,省级开发区的建设有利于项目的招引和产业的承接,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更宽松的融资条件、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优势,进而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目前蚌山区城南工业园区、中环线南侧工业备用地前期规划工作已经提前启动,部分土地征迁和整体规划建设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将为工业发展、产业集聚拓宽空间390公顷工业用地。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申建省级开发区的同时,蚌山区城南产业园区正加快推进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及上理工、蚌医共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建设。

9月14日,市委书记黄晓武带队赴上海就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座谈。会议建议市政府与蚌医、上海理工签订三方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先进医疗装备智造产业园。

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重点围绕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产业园+运营公司”模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项目引进等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与上海理工就合作细节进行洽谈。

“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是蚌山区产学研融合深度融合新范式。”吴淮庆表示,产业园将依托蚌埠学院优质的智力、人才等资源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搭建“政府+高校”创新服务平台,

未来,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将成为蚌山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和产业招引基地,产业园预计在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数不低于10个、引进硕士以上人才不低于10人。

“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做好双招双引、企业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切实解除蚌山工业发展空间受阻、产业无法集聚的实际困境。”放眼未来,吴淮庆信心满满,他表示,蚌山区正锚定“高质量”目标,在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 尤靖文 文/图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