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人才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刘旭: 潜心科研不言悔 服务发展勇当先

发布日期:2023-02-28 11:40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一批有情怀敢担当的学科带头人。蚌埠学院有这样一位学科带头人,作为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多年来,他潜心教学、寄情科研,不仅为蚌埠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还带领创新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蚌埠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他被推举为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项目主持人,并先后成为安徽省电子学会会员、安徽省经信厅专家库成员,同时担任蚌埠市电子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和蚌埠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监事。他就是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专任教师、副教授刘旭。

投身学科专业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发展

在教学第一线,刘旭刻苦钻研,潜心教学,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人申报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电子信息高峰培育学科。为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在学业、专业、就业、生活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跟他们一样开心,当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有的能力帮助他们。

刘旭的课堂严谨而生动。枯燥的专业知识,他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得十分透彻,还深入浅出拓展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与同学的交流中,刘旭经常通过身边优秀典型和榜样,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他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长处和不足,重视学习和交流,曾推荐2名优秀毕业生参加科学岛冬令营,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为培育一流人才,刘旭主导引入中科院资源,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主持省级MOOC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省级专业提升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创新项目近10项,获省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20余项;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多项并获批,受指导的本科生部分读研继续深造。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项,省级MOOC项目1项,担任《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主讲教师。

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

实现科研与教学双赢

科研能力是教学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刘旭始终重视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整合技术人才资源,组建蚌埠学院智能传感科研团队,协助学院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引进优秀人才,柔性引进中科院张志荣科研团队。在刘旭的带领下,建立了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教学水平优良、管理制度健全的优秀科研团体。团队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双赢。

刘旭本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200余万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协助团队成员申请安徽省重大专项1项,横向课题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件,参与编写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标准1项,主编参编教材近10部。2018年4月他主导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创星奖”三等奖,2022年7月参与合作项目“基于光学传感技术的燃烧效能在线评测与智能优化调控系统”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结合学院及学科发展定位,刘旭主动谋划,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转移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科学,科技转化服务体系和配套体系更加完善,在学院营造出乐于转化、敢于转化、善于转化、便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作为蚌埠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刘旭联合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人才培育等产学研合作,实现精准对接。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优势研发资源,先后与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安徽省幸福工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安徽莲雾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支撑地方创新型企业发展。为更好地做好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促成蚌埠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在2021年初成立智能感知联盟,2022年参与申报了安徽省传感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传统传感器的智能化改造及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

“下一步,将依托传感谷科技孵化园建立产学研实体,力争以‘重点示范、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发展模式,支撑蚌埠传感器行业建设”,对于传感谷孵化园的未来发展,刘旭信心满怀:将创新理念,推进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推广,为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基地提供持续的科技动力。(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茂峰 通讯员 吴洵)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