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农村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村干部的新“讲台”

发布日期:2025-08-20 15:20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八月十四日,正午十二点,34摄氏度,蚌埠市燕山乡洼张村的葡萄园里热浪蒸腾。

“这里有清甜的葡萄、饱满的黄桃、脆嫩的酥梨,品种丰富得很。”此刻,燕山乡定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后瑞正对着手机镜头,拍摄短视频,汗珠顺着脸颊滚落。

四小时后,七十四公里外,固镇县湖沟镇的乡村振兴直播间里,几位村干部已经对着直播镜头,开始回答屏幕上滚动的民生问题。

一个在田间拍短视频引流推介,一个在室内解读政策。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正在蚌埠的乡野间同时上演,但都指向一个变化:当手机和网络成为新“农具”,村干部们正努力站上这个新“讲台”,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添上具体而实在的新笔画。

一个村的“流量”实验

“拍一些和乡村特色结合的,搞笑的,观看量大,也能吸引周围邻近的来观赏游玩。”蚌埠市燕山乡定庵村党支部书记吴后瑞,很早就想明白了拍短视频这件事,“视频要是能火,可以带动村里发展,出镜‘搞怪扮丑’也没什么。”

吴后瑞初心很简单,就是想为村子发展探探路。这条路,是从推广村里的“小菜园”项目开始的。

今年3月,为了宣传村里的“小菜园”认领项目,吴后瑞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后决定拍个短视频试试。策划、拍摄、剪辑,视频发送后,效果立竿见影,“小菜园”很快被全部认领完。

这次成功,也让吴后瑞看到了方向。“现在村里的事情忙完了,大家就一起集中拍摄几条视频,时长控制在45秒内。”负责帮助吴后瑞拍摄、剪辑的村民吴大春告诉记者,视频内容灵感除了结合本村及周围乡村的实际情况,也会借鉴一下网络上热门视频的创意,“先模仿起号,现在每条视频的浏览量都不错。”

除了将镜头对准了村里和周边的农产品,比如小番茄和葡萄。吴后瑞的目标受众也很明确——蚌埠市区及周边居民。“我们不具备向外地发货的能力,”吴后瑞说,“就是想做一下宣传,让更多人过来田间地头。”

对于当地小规模种植的农户来说,让他们去购买包装、联系物流并不现实。吴后瑞的视频,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把顾客直接吸引到地里来。

燕山乡圣远葡萄采摘园的负责人张涛,对这种引流效果有切身体会。“只要他来拍,都会带点流量,”张涛说,“把我这个销路稍微拓宽了一点。”对于更多像张涛这些种植户来说,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份收入。

从帮助村民解决“卖东西”这个最朴索的想法出发,吴后瑞带领定庵村开始的这场线上实验,由村干部和村民自发合作,找到了一条精准服务本地市场的有效路径。

一个镇的“线上窗口”

在固镇县湖沟镇,另一场实验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这里由湖沟镇政府牵头,打造了一个标准化的“乡村振兴直播间”。

“也是受外地经验的启发,有几位书记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做做宣传,镇里就给予了大力支持。”湖沟镇党委副书记刘奇奇介绍,乡村振兴直播间有明确的安排,每天下午四点到八点,各村书记轮流直播,主要做三件事:政策宣讲、招商引资和干群互动。

岳王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芬,是直播间的常驻村书记之一。她和同事们在镜头前,耐心解答着屏幕上滚动的各种问题。“养老保险、医保,还有申请残疾证,问这些的比较多。”刘芬说。

通过直播,很多过去需要村民跑到村委会才能问明白的事,现在线上就能解决。湖沟镇打造的这个“线上窗口”,很快展现出它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大桥村党支部书记黄德向记者分享了一个例子:有村民在直播间反映,村里有个路口坑坑洼洼,出行不便。黄德下播后,立刻对接了相关部门,一周内就把路修好了。

直播间里修好了路,也打通了过去存在堵点的民意渠道。黄德介绍,以前下村摸排情况,时常遇到家人没认、找不到人的情况,乡亲们来村里咨询、办事也会出现不知道找谁的问题,“有了直播间,效率更高了,干群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老百姓更了解我了,距离拉得更近了,”刘芬觉得,这种信任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感觉让自己成长了,变强大了。”

以政策宣讲、招商引资、干群互动为定位的湖沟镇乡村振兴直播间,在党建引领下,正试图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数字沟通平台,以此提升整个区域的治理效能。

镜头之外的新可能

从定庵村帮助农户卖货,到湖沟镇为村民解决难题,正在蚌埠乡村发生的这两场实践,为“村干部直播”这一现象提供了两个鲜活的样本。镜头之外,是数字技术为乡村发展带来的更多可能。

“这是一种治理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体现。”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张志胜分析。他认为,这种新形式的价值远不止于眼前。当一个村的黄桃、葡萄想要通过网络卖向更远的地方,就必然要求产品有更好的品质和统一的标准,而这又会反过来助推当地产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在张志胜看来,直播和短视频也是展示乡村新面貌的窗口。镜头里干净的村容、优美的田园风光,本身就是对生态振兴成果的最好宣传。而当村干部在直播间里介绍本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则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小的直播间,正在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它让干群沟通的渠道更多元,让民意诉求的反馈更快捷,也让在外的村民能通过网络参与村庄的公共事务讨论,增强了大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然,这条路如何走得更远、更稳,还需要面对流量焦虑、内容创新等诸多挑战。

但当一个个基层干部,正努力学习使用手机这个新“农具”时,他们探索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更是乡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路径。 (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文/图)


(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