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要甘当“铺路石”、乐当“店小二”,担当奉献、敢为人先,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亲清有为不越矩。各级干部要提升政治站位、找准角色定位,正确理解交往与交易、亲密与清白的关系,全面厘清市场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的边界,用好政商交往的正面和负面清单,以清单丈量“亲清”界限、校准交往分寸,从内心深处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既要真心实意与民营企业交朋友,践行君子之交、规范交往行为,又要真抓实干为民营企业清障碍,帮助破解要素制约、推进降本增效、促进创新转型,让其放开手脚搞经营、集中精力搞发展。
专业提能不恐慌。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过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精心布局干部“用武之地”。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个性化设置经济管理、财税金融、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课程,不断提高干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业化素养。准确把握干部特长、岗位特点和培养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科技攻关、市场开拓等岗位挂职锻炼,让他们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线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改进工作方式。
激励约束不走样。考核既传导压力,也激发动力。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把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干部考察时要多听听挂钩联系企业的意见,多看看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的表现,多了解干部为民营企业发展做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对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中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及时评优评先,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对工作不胜任不尽职尤其是对企业诉求不回应不解决的,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引导各级干部真正扛起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陈海木)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