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干部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干部综合

别把批评当“炮筒”

发布日期:2025-01-06 14:30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语言“见棱见锋”,不是逞威风,也不是为了挑起纷争的“战火”,要杜绝情况不明脾气大、道理不清嗓门高,做到平等沟通而非高高在上、见事见理而非针锋相对、凸显辣味而非厉声呵斥、耐心交流而非敷衍潦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无数事实证明,出汗总比出事好,“扯袖子”总比“戴铐子”好。要勇于挑开问题的“外衣”,敢于较真碰硬,把问题讲透、把道理说清,让敢于直言、敢于批评成为常态。

  

  批评是对同志的诚恳提醒、无私帮助,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秉持公心,从实际出发,不能有挟私报复的心理,借批评去刁难。要既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更把事理说到心坎上,结合事谈,融入理说,做到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理服人并非主张一团和气,不能只说场面话、不说大实话,也不能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谈问题要实事求是,假如把一般的问题严重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偶发的失误当成常有的错误,甚至主观臆测、无中生有,不仅违背客观实际,更达不到闻者足戒的效果,反而会“拉仇恨”,不利于开展工作。要掌握严肃性和艺术性的“火候”,从被批评者的切身实际出发,出于好心、关心,深入浅出把道理说明白,把利害关系讲清楚,真正燃旺政治生活的大熔炉。

  

  批评有正气、有锐气和有脾气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直言不讳、单刀直入的批评体现了敢较真的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语言锋利如刀、方式简单粗暴并不能达到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直言不讳不是口无遮拦,如果认为语言上的杀伤力越大越好、火药味越浓越好,就会陷入批评的误区;倘若不分场合、不论情由,信口开河胡“扯辫子”、乱“扣帽子”,会导致脸是气红的,汗是急出的,与批评初衷背道而驰。语言“见棱见锋”,不是逞威风,也不是为了挑起纷争的“战火”,要杜绝情况不明脾气大、道理不清嗓门高,做到平等沟通而非高高在上、见事见理而非针锋相对、凸显辣味而非厉声呵斥、耐心交流而非敷衍潦草,既不把批评当儿戏,也不把批评当“炮筒”。不讲空洞无味的大道理,不说尖酸刻薄的语言,不用主观臆断的结论,直言有理、坦诚相见,才能真正触及灵魂、令人服气。

  

  无效无理的批评尽量不说,有力有益的指导要多做,这既是必备的个人修养,也是应有的责任担当。同志之间,既要同心同德,相互之间鼓鼓劲、打打气,把心头的压力转化为干事的动力,又要点面结合、开方问诊,多一些抽丝剥茧的精准指导、春风化雨的情绪疏导、雪中送炭的方法开导,帮助彼此在宽心舒心的氛围下冷静思考,在相互理解支持的和谐关系中沉着解题。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