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干部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干部综合

深悟“樵渔之问”的真谛

发布日期:2025-04-27 16:32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上山问樵夫,渡河问渔翁”,意指做事要向内行和知情的人请教学习。这句古老民谚穿越时空,具有亘古不变的真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深悟“樵渔之问”中蕴藏的治理智慧,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须,于群众智慧里汲取养分,真正接上地气、充满生气。

  

  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一次次“板凳座谈会”听民意、汇民智,深刻展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这正印证了专业智慧往往沉淀于实践末梢,最优解常蕴藏在基层褶皱之中。新时代党员干部需建立“三问机制”,即政策制定前问需于民,把田间地头的叹息声当作工作指南针;方案论证时问计于民,让群众的土办法变成系统的金点子;成效评估时问效于民,用百姓的笑容检验工作的成色,构建起“需求从群众中来、方案到群众中定、成效由群众评判”的闭环机制。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要明确硬本领来自真摔打、好机制源于深扎根,做民生工作不仅要问计于民,更要与民同行。唯有在防汛抗旱的前沿摸爬滚打,在征地拆迁的现场锤炼本领,在信访维稳的一线增长智慧,才能铸就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砺的钢筋铁骨。到矛盾窝里练胆魄,敢于揭短亮丑、刨根问底,主动收集群众“差评”,在群众“骂声”中找差距;到攻坚战场锤本领,主动认领“历史遗留问题”,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破解历史积弊,把基层难题当教材;到改革深滩验成色,将改革项目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让干部在认领改革任务中实现“解题能力”与“政治三力”的同步提升,用攻坚实效证初心。这样方能真正铸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魄力,练就担当的真本领。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走出文山会海,才能迈进田间地头,把群众表情、心情作为工作的晴雨表。“田间地头”四字,看似简单朴素,却承载着老百姓的期盼和希望。好点子、好思路,往往来自田间地头。不是在乡下就是在去乡下的路上,也成为许多基层干部的工作缩影。要坚持到田间地头问计问策,坚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劲往下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问计于民。要将技术层面的信息收集升华为情感层面的“心灵共鸣”,把工作任务的规定动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制度设计的“刚性框架”充满为民服务的“柔性关怀”,不断强化党与群众连结的纽带。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