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落实各项政策、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当下,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干部队伍能否持续保持活力与担当,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征程上,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课题。
树立正向激励导向
干部干事创业需要激励。实现民族复兴,干部是“关键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力取决于其动机、动力、价值取向、履职能力等核心要素。干部受到有效激励,能够动机强烈、动力强劲、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自觉提高履职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各种考验,正确履职用权,不断开拓进取。
新时代,在推进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激励干部要“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大党独有难题”,是我们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我们党在实践中做了大量探索,树立正向激励导向,使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对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行之有效,也是党的事业所需、使命所系。
正向激励是与负向激励相对应的激励形式。对干部的正向激励是指通过肯定与褒奖,释放正向引导信号,激发干部符合党组织要求、有利于实现党的目标的期望行为,点燃工作激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干部主动、持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对干部的负向激励是指通过批评与惩戒,抑制干部不符合党组织要求、不利于实现党的目标的非期望行为。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自身状况不同,激励形式会有所侧重。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面对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迫切需要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及时关注干部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正向激励的针对性,充分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塑造干部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精神,挖掘并释放干部的潜能,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这不仅能够提高干部当前工作绩效,而且能够促进其未来成长进步。同时,有利于改善组织内部工作环境,带动群众形成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
建立正向激励体系
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稳定、持续取得正向激励预期效果,“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正向激励目标、激励主体、激励资源、激励方式等各要素,不仅要完整完善,而且要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正向激励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党建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党委(党组)要在“选育管用”全链条干部管理中,主动观照干部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正向激励资源是满足干部需求的多种激励因素。满足干部需求是正向激励的起点。各级各类干部的需求有差异且多样化,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有些正向激励资源是对所有干部正向激励必不可少的。一是以信仰、价值、责任为核心的守初心担使命内在自觉。这使干部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二是“正确用人导向”。这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三是澄清保护制度。即“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能给开拓创新的“闯将”松绑,为锐意进取的“猛将”护航,让真抓实干的“干将”安心。四是先锋模范。他们能在干部中立标杆,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党组织要积极培树、宣传表彰,同时,进一步“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涵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良好生态。五是关怀关爱。在干部面临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生活境遇等现实问题时,党组织要把关心关爱干部的措施做得更加细致,让干部心无旁骛“撸起袖子加油干”。
正向激励方式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把激励方案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纳入依规治党、依法治国轨道,公开进行。包括正向激励标准公开,如“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也包括正向激励过程公开,“扬善于公庭”,确保正向激励的公平公正,让受到激励的干部硬气,让身边的其他干部服气。二是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使正向激励既在当下可感可及,又对未来可以预期,从而激励干部既把当下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又对未来工作早打算、长安排。
遵循正向激励规律
一般说来,正向激励资源投入越多,正向激励效果越好,但二者呈正相关是有条件的。使有限正向激励资源取得最好正向激励效果,迫切要求积极探索并切实遵循正向激励规律。
在激励时机上,坚持即时性与周期性相结合。当干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不公时要雪中送炭,“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干部取得成功成就时要锦上添花,做到奖不逾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埋头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干部,要“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使其“有干劲、有奔头”。同时,根据党长期执政特点,以及不同工作的自身规律,确定合理的考核周期,定期考核干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并用好考核结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从而保持正向激励效果的持续性与常态化。
在激励标准上,做到合法合规且适度。合法合规是有效正向激励可持续的基础和前提。如对干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与党章对标,防止“低级红”“高级黑”;提拔重用干部要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其根本依据应为其所做的工作、工作成果以及组织和群众的认可程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对干部宽容有据、免责有章;授予荣誉称号要公开、公认;等等。适度是以有限正向激励资源取得最大正向激励效果的边界。更好激发干部再接再厉,同时激发周围人自愿效仿,“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在激励措施上,坚持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是由工作之外的激励因素,如提拔重用、带来的激励。满足干部对外在激励资源的需求是正向激励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树牢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部有更多获得感和公平感,才能产生正向外在激励效果。
内在激励是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如追求理想产生的使命感、被信任产生的责任感、被表彰产生的荣誉感、被关怀关爱产生的组织归属感等带来的激励。内在激励满足干部更高精神层面需求,强化其人生价值感、意义感,使之坚信“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作用才能更持久、更强大。在激励形式上,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对干部正向激励是重要的,但只有正向激励是不够的。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更能抑制干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正向激励作用最大化。党章明确要求“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要严明党的纪律,让干部重视党的纪律,“醒悟、知止”。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