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干部监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干部监督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发布日期:2025-04-01 10:27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减少多头重复的督查检查考核,推动基层干部将精力投入实事。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既是对基层呼声的回应,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也直接关乎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塑造。基层减负是一个系统治理过程,要从理念、行动、技术、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力,真正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树立正确政绩观。基层之所以负担不断加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形式主义作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由此可知,持续推进基层减负要深刻认识到其发生根源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过度强调工作留痕,反而忽视了基层工作的实际,令基层负担不断加重。为此,为基层减负,广大党员干部需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具体而言,要求在实践中做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工作形式和工作成效、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等关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努力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党组织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近年来,基层的负担不断加重,“文山会海”“检查评比”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动认账,立行立改,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要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和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让基层干部聚焦到主职主业,把更多时间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

  

  发挥数字赋能作用。近年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治理各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所以,基层减负要善于借鉴新技术,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相比较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数字赋能能够集信息搜集、动态管理,直观展示、分析研判等功能为一体,将碎片化的“数据网”转化为整体性的“数据库”,使数据“一次填报、随时可取”,不仅能够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向精细化、规范化、便捷化方向发展。通过数字赋能能够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路、群众不跑路,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到破解基层减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重在持续,必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在“长”与“常”方面共同发力。其中,“长”指的是要从制度层面明晰基层的权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为基层减负要明确基层权责清单,以清单来定责,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把“谁是主体责任,谁是配合责任”问题搞清楚,以此压实为基层减负的责任。“常”指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深刻认识到为基层减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而是聚焦基层减负的难题所在,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把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让基层充满干事创业的活力。

  

  (俞念胜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4BDJ077]研究成果)


    (安徽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