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推动政策落地、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迫切需要各级干部拿出主动作为的劲头,以实打实的行动攻坚克难。然而,少数干部仍存在“等指示才行动、靠安排才上手”的被动心态,缺乏主动谋划、积极推进的意识,这种现象亟须纠正。
“等指示”心态,本质上是宗旨意识淡薄、担当精神缺失的体现,反映了个别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他们在会议未作部署、文件未下达时,即便面对职责范围内的紧迫任务和群众急难愁盼,也选择按兵不动,成了“守摊子”的看客,沦为“不推不动”的算盘珠,不仅迟滞了工作进度,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工作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破除“等指示”心态,首先要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先进事迹宣讲等方式,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抓落实是天职、不作为是失职”,树立事事主动谋、件件抓紧干的责任意识,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数的预见性、看准就办的执行力和件件落实到位的行动力,彻底铲除思想依赖的土壤。
能力过硬是落实有力的基础。准确识别干部在政策解读、统筹协调、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能力短板,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干部把握规律、破解难题的本领。坚持在干中学、干中练,把干部推向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让他们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过程中,增长胆识与才干,学会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主动探路,在复杂局面中精准破题,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我会干”。
制度保障是常态长效的关键。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重落实、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纳入干部考评重要内容,让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积极破题的干部得到褒奖。健全制度机制,为主动担当、大胆探索的干部撑腰鼓劲,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庸懒散拖、消极等待行为的监督问责力度,对凡事“等指示”、工作推进不力的干部及时提醒、严肃处理。大力选树主动抓落实、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征程万里,惟奋斗者进。抓落实容不得“等开会”“等指示”“等方案”,慢一步就可能步步慢。各级干部当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彻底摒弃观望等待的惰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方能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