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先锋网站链接:
干部监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干部监督

清风正气润江淮

发布日期:2025-10-28 16:25来源:蚌埠先锋网 作者:先锋供稿员
[字体:  ] 打印本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近年来,我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坚定自觉,一以贯之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紧盯“四风”顽疾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10月16日中午,合肥市政务中心食堂内秩序井然、人头攒动。当天,参加清廉合肥建设联席会议的人员走进食堂,通过扫描“公务就餐码”完成付费,便捷有序用餐。

  

  与以往公务就餐流程不同,此次用餐无需提前提交工作函,餐后也无需凭发票报销,通过“公务就餐码”即可实现即时付费,流程更简便、管理更规范。“以前到其他单位办事赶上饭点,要么点外卖,要么走公函报销流程,总有些不便。现在机关食堂扫‘公务就餐码’就能用餐,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符合规范要求。”合肥市包河区监委委员高旗说。

  

  今年8月,合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制定《全市党政机关食堂“公务就餐码”管理办法》,明确市域范围内单位或部门之间开展公务活动不安排工作餐,按照“谁经营、谁亮码”“谁就餐、谁扫码”原则,干部在办事单位扫“公务就餐码”支付餐费后,可在食堂合规用餐。“公务就餐码”的应用,从源头杜绝违规接待。

  

  一顿饭的改革,折射党风政风的变化。

  

  党员干部违规吃喝,被称为“舌尖上的腐败”,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顽疾。今年,省委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1+5+1”方案,其中,针对违规吃喝问题,明确“十个严肃整治”、31条具体情形,以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决心向违规吃喝发起总攻。在全省推进“公务餐”改革,推行扫码支付、跨区域一卡通等模式,严禁村级招待,规范村级食堂。

  

  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节点。在每个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已经成为我省一项常态化工作。省纪委监委坚持抓节点、节点抓,组成检查组分赴省直单位、省辖市,深入县区、镇街、乡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通过抽查财务凭证、查阅有关材料、访谈干部群众、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深挖细查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节日病”,确保节日风清气正。

  

  群众对身边不正之风感受最真切。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三义村的村务公开栏上,惠农政策、项目建设、资金补贴、社会救助等内容清晰明了。“村里有多少家底、钱花在哪,这上面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公开的村务,让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大爷对作风建设有了具象化的认识。

  

  “以前合同条款模糊,集体土地租金多少、租期多久,村民大多不知情;有的资产登记不清,时间一长就成了‘无主财产’。”义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该区纪委监委靶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建立“三资”动态管理台账,对全区100余个村(社区)资产分类登记,推动让村集体“三资”算得清、看得明、管得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把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作风建设“大事”,省纪委监委聚焦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乡村振兴资金、医保基金、养老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安置房分配、就业补助资金和社保基金等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一度让不少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为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我省统筹规范文会和督检考,在全国率先开展会议活动一致性评估。从严备案审核督检考事项,省级综合考核精简指标39.3%。“现在会少了、报表少了、考核少了,把我们这些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放出来,推开门、走进户、办实事的时间大大增多,现在全街道重实干、做实功、务实效的氛围更浓厚了。”宿州市埇桥区汴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尹杰深有体会地说。

  

  “四风”荡涤而去,新风扑面而来。今年上半年,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满意度达96.4%,创近年来新高。

  

  坚持标本兼治

  

  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常态化长效化推进。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78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66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450人”“从查处对象职级看,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9人),占处理总人数2.8%;涉及乡科级及以下161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411人),占处理总人数97.2%”……10月27日,省纪委监委公布了今年9月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

  

  严查案件不手软,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将严的基调贯穿纠治“四风”全过程,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关键岗位,开展常态化机制化有效监督、深追细查,重点查处不知敬畏、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心慈手软、绝不搞下不为例。综合运用党纪政务处分并匹配组织处理等方式从重处置,问题突出的还要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失职失责、失管失察责任,不断浓厚一严到底、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氛围。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从一顿饭、一张卡开始,我逐渐放松了警惕,在一次次‘人情往来’中失守底线,最终滑向腐败深渊。”五河县纪委监委在查办头铺镇原副镇长谢某某案件中,打破“就风纠风、就腐治腐”的惯性思维,在查实谢某某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利的腐败问题基础上,又以案看风,循线深挖出其长期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作风问题。

  

  只纠风不查腐,作风问题就难以杜绝;只查腐不纠风,腐败治理成果就无法巩固持久。我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既“由风查腐”,深挖“四风”背后的团团伙伙、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案件背后的不正之风,斩断风腐演变链条,铲除“四风”问题土壤。

  

  运用数字技术让作风问题无所遁形。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为监督赋能,发现查处一批公车私用、公油私加、虚假维修保养套取公款,甚至违规吃喝等问题。用好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和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强化舆情监测筛选交办,不断丰富纠治“四风”工具箱。

  

  作风建设没有局外人,不当旁观者。我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注重发挥各类监督在纠“四风”树新风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机制融合、程序契合、资源整合,实现监督联动、措施协同、处置协调,切实提高党组织日常监督的穿透力和有效性。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审计、财会等部门的贯通监督,巡视巡察、专项审计、财会监督等均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作风方面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案中人”警醒“梦中人”。我省在用好廉政教育基地、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的基础上,开展分层级、大规模、针对性专项警示教育,汇编省直、市级、县级三个层面典型案例,组织领导干部、年轻干部沉浸式集中阅看,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召开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通过精心“编”、有序“看”、深入“谈”、扎实“改”,引导党员干部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成“刻在心里的敬畏”。

  

  强化担当作为

  

  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作风建设是为工作大局服务的,好作风是凝聚力,也是战斗力。我省坚持一手抓作风一手抓发展两手一起抓,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使好作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硬核力量”。

  

  位于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炉火熊熊,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件件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陆续下线。“多亏了区里的‘及时雨’,我们的二期项目才能顺利推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璞感慨。

  

  由于传统型火焰池窑炉型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亩均效益不达标,资金短缺等问题,金冠玻璃一度遇到严峻的发展挑战。相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走访金冠玻璃,了解到企业遇到的问题,立即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精准滴灌”式支持。其中,相山经济开发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投集团通过“售旧购新+回租”模式,使企业不仅成功盘活了资金链,更为扩产升级开辟了全新路径,实现了资金与产能的良性循环,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企业诉求在哪里,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今年5月以来,我省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组织省市县两万余名党员干部沉到一线,在企业车间开起“会诊会”,在村口地头摆起“板凳会”,“面对面”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2.7万名党员、干部走访企业2.6万家,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6.3万家,收集问题4.01万个,99.55%已办结。精准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还由点及面梳理解决共性问题,省级层面梳理归纳13个涉企共性问题,5个涉农共性问题,市县层面初步摸排几百个共性问题,实行部门联动、集中攻坚,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问题”。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风向标”。我省认真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出新一轮对标提升举措,分层分级帮扶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推动涉企资金“免审即享”“即申即享”,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省本级416项行政检查事项整合为75项。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52个重点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超300万次,平均总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总时限压缩67%,提交材料减少59%。

  

  在淮北市烈山区的残疾人眼里,作风建设不是抽象的名词,而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感。从出入口的坡道改造到卫生间的防滑设施,从淋浴区的专用扶手到院里的康复空间,这些贴心改造让烈山区的残疾人实现了“行动自由”。今年以来,烈山区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案”原则,对14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残疾人居家生活的安全隐患、化解了自主生活的难题、消除了康复与社交障碍。

  

  作风建设的实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成了多少好事实事。在紧抓30项民生实事的同时,我省分系统分领域梳理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今年扩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8万个,平均录取比例比去年提高7.5个百分点;出台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就业补助资金和社保基金管理等措施,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796元,提高到841元。

  

  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将“民声”变成“民生”,做好千家万户的“小事”,化解千头万绪的难事,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一项项“民生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各级党组织将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安徽日报)